6/17揪小紅帽走了一回『魚路古道』,小紅帽分享Eric沿途的趣聞,我們看到了錦蛇、山羌、滿到跑的鍬形蟲……..讓Eric躍躍欲試,月底就要走『水漾森林』,來回路程26公里,據說辛苦程度比嘉明湖(三叉山、向陽山)還累上2成,有時間得練練腳力,週日就帶小傢伙上陽明山再走一趟魚路古道,是Eric走水漾之前最後一次練腳力和體力的機會了。
Eric特地準備了小型昆蟲飼養盒,準備蒐集獨角仙、鍬形蟲等昆蟲製作標本!
從一條陌生捷徑上切,來到一處日據時代山泉水管道,冰涼的山泉上頭冒起一縷茫霧白煙,清涼暢快,我們好奇的順著水道行走。
沿著水道來到一處水道專用隧道。這個水道沒有任何標示或解說,不屬於陽明山有名的天母水道、草山水道系統,不知道它來自何處,將通向何方,我們很開心與它不期而遇,在悶熱的天氣中帶來短促的清涼。
今天的天氣非常悶熱,跟上週二差狠大,上週二山上風大就不悶熱,今天沒風就不酥湖了,老狼教Eric利用步道旁的山泉水洗一下臉,將毛巾沾濕擦汗,然後披在脖子上,他感到暢快的清涼,待會就會離開有遮蔭的樹林區,看到蘆葦草之後就完全無遮蔭的地方,毛巾披在脖子上還可以防曬!
小紅帽發現一個很完整的蜘蛛網!
可能今天是假日,山上遊客多,蛇摸稀奇古怪的動物都沒看到,結果這個小蟬蛻是Eric唯一蒐集到的野外標本!
山豬豐厝地
這是一戶昔日以打山豬為生的人家,當地人喚此地為山豬豐厝地,年久失修,原址剩頹牆倒!
經過上週二遇到的山羌位置,蛇摸,那隻奄奄一息的可憐小山羌才5天就成了一堆白骨,上頭還有一大群吃的肥嘟嘟的綠頭蒼蠅和一堆紅頭食肉昆蟲,濃郁的屍臭味催促我們快步通過!@@
5天前的小山羌,國家公園沒有派員處理,也許是刻意留下的大自然教室吧!
~照片是老狼『刻意』沒放大!@@
通過樹林區的遮蔭,走入蘆葦區就暴露在陽光下,山上沒有遮蔭之處!
這段泥土路濕滑程度不輸剛才的石板路,Eric連番滑壘,老狼雖然吩咐他不要踩泥土要踩有草的地方,老狼自己也滑壘,手指摔的好痛!@@獅子回眸圓山
此處位大嶺(擎天崗)下方的第二層熔岩平台,故稱二層坪,上方第一層稱為嶺下坪。二層坪有較特殊的地形景觀,其南向背倚獅子頭的小山,此小山頭狀如 伏趴著一隻大獅子,獅臉回眸朝向北面的圓山(圓山因望之如圓形小山丘而命名),自清代以來,民間傳說此處獅子(獅子頭山)戲球(圓山),風水上屬良穴。因 地理位置絕佳,可眺望大油坑裊裊流煙。賴宅平野田,蜿蜒悠悠古道。秋天白色芒花如銀波萬頃,也是賞芒絕佳去處。
小紅帽看過這款野菇上過電視新聞,是有關於一對在陽明山拍婚紗照的新人,她們採集了這款野菇回家料理,結果造成女方全家人中毒送醫急救的慘事,我們外行人切莫輕易嘗試吃野菇啊!(Z1手機近拍好幾張,通通失焦!@@)
金包里大道城門
擎天崗大草原
二隻瘋牛!@@
擎天崗上逍遙遊擎天崗草原特別景觀區簡稱擎天崗,又名太陽谷, 俗名大嶺峙,昔為種茶區、放牧區。本區多崗巒為內雙溪之源頭,地扼金山、萬里、平等里、山仔后、陽明山 、磺嘴山、頂山、五指山步道交通之要衝,自古即為兵 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區內的竹篙山更是俯視大台北地區之最佳地點,此點更可藉由魚路古道、砲管道及挑磺道 之重現,驗證擎天崗地理位置之重要。
擎天崗的人文滄桑───台灣歷史的見證
擎天崗草原居大屯山群彙的中央,及竹子山、七股山與頂山,磺嘴山之中間按部,地勢平坦,源於竹篙山熔岩所形成的階地;自古即為平埔族金色里社(金山)與毛少翁社(士林)聚落往來、狩獵採硫的最短捷徑,故也是魚路古道必經之地;歷經平埔族、荷蘭、明鄭、清領,日治,台灣光復後等至今,先民們於此處留下豐富的足跡、遺址,並造就了擎天崗草原及其附近珍貴、薈萃的人文景觀。擎天崗昔稱大嶺、大嶺峙、嶺頭喦、牛埔等,在百餘年前,清道光年間(西元1860年代),英國植物探險家由基隆經萬里、金山循魚路古道往南行調查,於擎天崗就有草原的記載;在此之前,最早先民們於此處獵取梅花鹿皮及其他野生動物,並採摘野果、芒草、硫磺等以供生養及貿易交換,後隨著台灣大環境經濟產業的興衰,明、清、日治等時期此處也曾栽植甘薯、茶葉、大菁、樟樹、相思樹下柑橘、藥草、柳杉、黑松造林、類地毯草低草原等.,先民們為了生活,血汗和著這芳香的泥土,繁榮了這塊土地,甚至鞠躬盡悴,死而後已,當面對草原上無數先民的古墓碑(乾隆、道光年間),我們實應由衷的生起景仰之心。除古墓碑之外,我們也可看到乾隆年間從竹子山移居到古專題導覽插圖道嶺頭喦旁的小土地公廟,土地公看盡了270餘年來先民活動的滄桑,也善盡職責保佑了它的世代子民;草原旁及溪谷問的古老聚落、清領時期老茶寮、藍染用的菁學,相思樹炭窯、樟腦寮、先民行旅休憩用的”店仔地”、灌溉用古老水圳、筍寮、牛舍、採硫古道等及散生野地的大菁、野生茶苗、樟樹…等,都見證了當地的人文歷史。
擎天崗草原自清領末期形成草原以來就是最佳的放牧牛隻牧場,農民稱為”牛埔”,為台北盆地及金山、萬里等附近農家農閒時耕牛寄養處所,除水牛外本草原也曾寄養過黃牛、神戶黑牛、羊、戰馬...等;草原面積最大時曾北廣達磺嘴山、頂山,南達七星山、七股上等附近地區面積達千餘公頃,寄養牛隻最多也達3,000餘頭,現今因農業衰微,草原面積約只剩400餘公頃,放養約7、80餘隻的水牛;草原上除類地毯草、假柃木等主要植被外,尚可見到許多成堆的牛糞、飲水沐浴的水潭窪地以及清代以來殘留的牛舍遺跡。
擎天崗草原也因位魚路古道捷徑的沿途最高點,故有嶺頭之稱,左可俯視金山平原,右可遠眺下望草崗及大台北盆地,自古即是軍事要衝之地,也是台北盆地防衛上的橋頭堡;自明、清以降就有軍隊為巡防或禁採硫等駐紮於附近,流寇、土匪也常出沒於此,至西元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許多抗日義軍退守此處,其中簡大獅義軍並曾於擎天聞廣闢山寨據守,並曾集結數千兵力與日軍周旋數月,現今垃有當初山寨留下的”城門”古蹟遺址,及當初日軍於軍國主義殖民時代強迫附近居民興築與維修的砲管古道。
民國26年,日軍發動大東亞戰爭,除管制糧食等戰略物資外,並積極備戰,擎天崗草原當時也挖掘了二千餘個散兵坑及許多的防空壕、地下碉堡營舍等工事。與中國的兩岸關係緊張,擎天崗成為保衛台北市的重要戰略要地,也興築了許多營壘、碉堡、掩體、崗哨等,形成重要的反空降堡基地,附近並有許多的防砲部隊等駐紮,積極整訓備戰。附近並有60年代的六角涼尊古蹟,柱上刻有「消減共匪壯志酬…‥」,這正代表當時威權峙代的企圖心,也見證了當時兩岸惡劣態勢。當未來子孫不解”共匪”含意時,這過往階段的記憶,將為兩岸悲劇最佳的歷史殷鑑。在世界生態保育的潮流下,民國74年陽明山成為以火山地形地質及人文史蹟特色為主的國家公園,擎天崗草原進入另一個時空的意義,它足以一個著重生態保護、史蹟保存及以遊憩品質提升為目的的空間;草原上的人文史蹟依台灣歷史的發展縱軸,豐富了世代子係的資傳承,在喚起時空的歷史集體記憶,讓我們感同身受先民們活生生的生活文化及其與這塊土地生存奮鬥的勇氣與意志力,那不服輸、克苦耐勞、溫馨、節儉厚樸與土地連結的移民精神,正是再開創台灣第二春的原動力。(呂理呂)
擎天崗草原的故事
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有一片青翠遼闊的矮草原,多年來那是人們踏青的好去處。來到道兒許多人均不由地讚嘆這片草原的美,平坦、舒適,遠遠望去一群群牛兒活動其中,或臥、或立、或戲水、或進食、或倘佯於各山谷之間,剎時達渾然忘我之境。但您知道擎天崗草原的由來嗎?這些牛隻為什麼曾往這兒呢?草原是天然形成的嗎?牛隻是野生的嗎?
早在日治時代的民國23年,日本人即有設置大嶺峙牧場(包括今擎天崗、冷水坑、七股山)的計劃,而這些類地毯草據說最早即是由日本人種植的,台灣光復後,民國41年政府依據原大嶺峙牧場中擎天崗、冷水坑一帶的規劃設置了陽明山牧場。陽明山牧場由當時的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公所、北投鎮公所、陽明山農會、士林農會及北投農會等六個單位共同經營。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以後,此牧場即歸屬台北市農會經營。因此在擎天崗附近所看到的牛隻是陽明山牧場放牧的牛隻。那麼這些牛是台北市農會的了?答案是:錯。陽明山牧場放牧的牛隻是北投、士林,金山等地40餘戶農民寄養的,寄養牛隻均專題導覽插圖須繳交少許寄養費,本項寄養工作,最初是協助農閒時間牛隻的照顧(每年4月至11月牧場開放經營,而12月至歷年3月因天氣嚴寒牧場不開放),近年來則由於機器耕作,放牧的牛隻除少數老牛外已不再是耕牛,而多為肉牛。另隨著畜牧業的隕落,陽明山牧場的牛隻更由千餘頭銳減為70頭上下。
現在,當您身處擎天崗,是否會看著那一條條裸露的泥地而皺眉呢?是否會聞到一陣陣尿騷味或看到一坨坨牛糞而不悅呢?告訴您一個小秘密,那條泥路是您我的傑作,而牛隻的尿與糞卻是草原地賴以為生的根源。擎天崗山於久享盛名,遊客之多令人咋舌,根據最新的資料,擎天崗假日遊客高達萬餘人,由於遊客量高出草原之遊客承載量(不影響草原生長之遊客量),加以遊客多集中在草原的前半部,致使類地毯草被踐踏而死。本處雖每年均進行類地毯草之補植工作,卻抵不住人們的破壞,我們地想過以定期封閉擎天崗下每日遊客且限制等方法保護擎天崗,卻因種種因素而遲遲未能執行,僅希望您到擎天崗遊覽時能多走幾步,到較遠處欣賞自然,同一條步道請不要走兩次。
牛隻隨著耕作及畜牧業的式微而愈來愈少,有朝一日我們的後代均只”吃過牛肉而未見過牛走路”豈不可悲?如何維護草原、保護牛隻是本處及您我共同努力的目標。 (羅淑英)
草原野生動物及鳥類
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半部包括擎天崗、頂山、磺嘴山、翠翠谷一帶多為闊葉林崁雜著草原的植被型態,且這些草原多呈不連績分佈,其中以擎天崗草原面積最大,也最為遊客所熟知,交通條件上也最為便利。在接近草原邊綠的芒草灌叢區而進入闊葉林區之間,在生態學上稱之為”推移帶”,亦即一種生態體系(短草原)到另一極截然不同的生態體系(潤葉林)中的交會地帶。在這交會地帶中動物的龐雜度與多樣性會比較高,種類及數量上也會較多,這是由於在這個”推移帶”中不論草原中的動物,或是闊葉林中的動物都會利用這一區帶,進出頻繁,連帶的守株待兔的掠食者也就守在這必經要專題導覽插圖道來攔截過路的小動物了。
草原區由於有半年以上是多雨的季節,加上冬天東北季風的長驅直入,氣候不佳。然而在夏、秋季,小雲雀則足最嘹亮的歌手,不時昇空定點歌唱宣告其領域:番鵑則在”推移帶”的芒草區中潛行,並發出低沈的”不,不、不、不、咕嚕咕嚕,咕嚕”的叫聲;竹雞則成群在推移帶地面覓食,家燕、洋燕則會成百地出現於草原上空捕食飛蟲。在冬候鳥部分,9月份以後到次年4月,在晴朗的日子可見紅隼在草原上找尋蝗蟲、蚱蜢等獵物;黑臉巫鳥、虎鶇、白腹鶇也會出現在草原區附近活動;最特別的是小水鴨了,這種適應力頗高的鳥類也安穩地在草原的理地上過冬,尤其足磺嘴池、翠翠谷一帶數量頗多。這些冬候鳥,把原本蕭瑟陰冷的草原冬天帶來一些生命的悸動。生存在草原及附近推移帶的野生哺乳動物,多半是晝伏夜出的。最普遍的野生哺乳動物算是台灣野兔,這種動物行動敏捷,不容易觀察到,但由牠們所啃食的草片及一粒粒的糞便就可察覺他們的存在。鼬獾也活動於這種棲息環境,牠們也是晝伏夜出,捕食小動物為主。白天赤腹松鼠偶爾會進入本區活動;巨無霸型的鬼鼠及體型清秀的”白腹仔”─刺鼠,則是數量稀少的麝香貓肥美的獵物,通些動物雖不容易見到,但牠們豐富了整個草原地區的食物鏈,也維持這一生態體系的平衡。
目前,這個生態系統面臨的壓力來自棄養的貓犬,牠們進入草原後會扮演強勢掠食者的角色,捕捉小型動物、鳥類,與其他原有的掠食者競爭,甚至也吃掉這些原有的掠食者。我們在草原享受著自然的同時,也該想到如何維持草原地區生態體系的平衡及恆定─那就是減少人為的干擾到最低的程度。不到圍籬內活動踩踏讓草原復原,也不要棄養犬貓,如此才能使這片草原的景觀以及其生態體系維持下去。下次到擎天崗時,可別忘記尋找天空中小雲雀的身影,仔細地觀察小動物活動過的足跡哦! (黃光瀛)
植物景觀
青綠綿延的草坡與渾圓矮生的樹叢步道是擎天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植物景觀。對來陽明山的遊客而言,這樣的景觀,無論在過去軍事管制區的軍事國防考量到今天特別景觀區資源經營的考慮,訂正許多的限制,他們的遊性始終未減,放風箏、玩遊戲、野餐、漫步踏青,即使是靜靜的躺著,來這裡的人們早已自得其樂,一波波的人潮,反映出”擎天崗”是園區內最佳旅遊點。無論你是搭車或是步行來到擎天崗,沿途盡是森林、芒草原及矢竹林,當你來到這片短草地時,心裏總有一份不一樣的感覺,這樣的景觀確實是擎天崗的特殊之處;其實依擎天崗的環境而言,同樣也應形成森林或是芒草原,只是歷經茶葉種植、山藍種植,森林、芒草原開始減少,自日治時代開始時,又進行放牧養牛,引進種植類地毯草作牧草,光復以後陽明山牧場仍持續至今,由於有計畫的經營,以致森林、高草不再,始成為以類地毯草為主的矮草地,於今則成為遊客活動的地方。
這片類地毯草的草原,昔日面積很廣,一直延伸到磺嘴山區,由於牧牛活動的日益減少,加上這樣的矮草地無法如原生植物適應當地環境,面積已日復一日減少中,取而代之的是白背芒的高草地或是假柃木的小灌叢,如此推算下去,待假柃木叢中的小樹苗長成,樹林應當是最終的結果,至於現在則處於末成熟的過渡時期,類地毯草原裡夾雜幾叢白背芒或假柃木,白背芒草原夾雜類地毯草或假柃木,紅楠、小花鼠刺、日本灰木構成的小樹林,這些就是本地景觀的代表,如果我們將這些現有的植物景觀,用時間軸的方式加以組成,矮草原─高草原─矮灌叢─樹林,它們隨時間更替,這不就是書本上所說的”演替”嗎?的確,在擎天崗我們可以活生生地看到演替的進行。類地毯草、白背芒、假柃木所構成的草原灌叢景觀外,在樹林邊緣你可以看到雙扇蕨、裹白、芒箕這一群喜愛陽光的蕨類植物構成的草叢,在靠近大油坑噴氣孔方向,栗蕨、白背芒因耐得住硫氣,它們就成了北坡面的主要植物了,地形低凹避風處樹林則發育得比較完整。
此外,如果你仔細尋找的話,一些小花們,夾雜在類地毯草的草原中,紫色如豆科的花、果實長得像瓜子是瓜子金,花白泛紫長筒狀、葉細長長台灣龍膽,喜生潮濕邊坡壁上開著一束白色露珠狀花是台灣胡麻花,小二仙草、過山龍甚至稀有的小毛氈苔也可看到,只是這草原常見的花草們似乎較喜歡較遠方的磺嘴山區的草原,擎天崗大概太過喧鬧了,數量少了很多。開闊的視野常使人們心胸寬廣起來,而常常忽略了小節,提醒您!腳步輕些,小生命在妳的四周;眼光亮些,多欣賞樹林、芒草、灌叢。切記!用心欣賞,手腳放輕,如此才能綠草如茵,而非黃泥!(王國雄)
(原文引用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舊網站,新網站連結、搜尋都麻煩,老狼把原文直接貼在這裡!)
小紅帽帶Eric鑽捷徑,小紅帽忘了帶手機出門,之後我們一家人就失聯了,因為不知道她們是在老狼前面還是後面!
照正常是她們走捷徑是比老狼快兩步到風櫃嘴的碉堡,可是沒看到她們,擎天崗碉堡往竹篙山只需400米 ,老狼自己去拼竹篙山!
竹篙山,標高830公尺 ,雖然沒有三角點但是視野非常遼闊,眺望層層交織的山巒,心曠神怡,值得一走!
從風櫃嘴碉堡下坡時終於看到小紅帽和Eric!
這週六就要遠攻『水漾森林』了,老狼經過4月份的『嘉明湖』這趟折磨,坦白說會有點怕,趁今天腳力比週二好一些想多走一些路,於是我們再臨時加入冷擎『步道』走娟絲瀑布+冷水坑!
雞心崙上的河南營盤
解說據點--雞心崙
作者:蕭秀梅
地名由來
在冷擎地區,雞心崙是一個高地,怎麼說呢?首先看這個「崙」字,以前的人稱小山丘叫「山崙仔」,從楓香林旁邊的木棧道上來,大家一定會氣喘吁吁的,沒錯,各位已爬昇170個階梯,怪不得氣喘吁吁,另一方面,如果從擎天崗草原往冷水坑方向看,有一個凹下去的小山谷,山谷的後上方就是雞心崙,如果從七星公園看下來,那凸起的小山丘,像個「雞心」的形狀 (見示意圖),以前的人取地名,常常以地形或產物等來命名,令人不得不佩服先民對地形的觀察入微及巧思。
木棧道
說到木棧道,這兒是個體驗的好場地,請將您心裡的雜事擺開,放寬心胸,看,兩旁的綠蔭夾道,為每一個行旅者做服務,一視同仁,我們走進大自然,也一視同仁,不管你是身為董事長、校長、或高官,都要放下身段向大自然學習,並且請各位靜下心來,放慢腳步慢慢走,心裡默數著「一、二、三、四、五、…」這樣,爬階梯就不會那麼累了,只要做到三放-放寬心胸、放下身段、放慢腳步,您的身心會很舒適、自在,各位想想,爬個階梯就給我們這麼多啟示,大自然真不愧是個好老師!
戰略地位
木棧道上來,觀景平台在望,這兒是個至高點,四周景緻一覽無遺,景觀極佳。旁邊還有個舊碉堡,乍看,好像有點不協調,可是仔細想想,它存在這兒不就正為著這兒的過往雲煙作見證嗎。
打從清朝中葉以來,就有「河南勇」(註一)在此駐守,為什麼呢?當時軍隊移防,必須越經三重橋(金山)、大嶺(擎天崗)、山豬湖然後到台北,不管是從台北府移防金包里,或自金包里回師台北府,都必須經過這兒,而這裡剛好是兩地的中心點,地處南向避風的小丘,又有水源,地形險要,因此設立一個停駐的據點,稱為「河南營」(註一)。而他們所走的路,就是「金包里大路」,當時的路需定期維修,或許清廷曾動用「河南勇」的兵力來幫忙,當地父老感念他們的貢獻,所以金包里大路又有河南勇路的稱呼。
中法戰爭(1884~1885),基隆、滬尾(淡水)成為重要戰場,戰爭暴露了清政府在軍事上的突出弱點,尤其是海防的薄弱,因此成為戰後清廷內部討論的主要議題;為加強建設,遂於1892年闢建淡基橫斷古道(註二),這是清末最後一條官道(或稱軍道),而淡基橫斷古道的中繼站就在雞心崙。
日治時期,日軍為了控制這個地區(指擎天崗地區含雞心崙周遭),強徵當地居民興築砲管道,也就是現今所說的日人路(1901~1903);在1937年日軍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時,為防止美軍的轟炸和空降,在此區挖了許多防空壕及散兵坑,並興築碉堡。
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在這一帶駐守軍隊(註三),建軍營,建反空降堡和許多的防禦工事,把這裡變成軍事管制區。這一帶地勢平坦,無障礙物是傘兵空降的最佳地點,觀景台旁邊的舊碉堡,就是做為反空降的措施。
自然景觀
雞心崙為周遭谷地的最高點,展望良好,昔日為空降最佳地點;日治時期,這裡也是牧場的一部份,以前的牛舍遺跡隱藏在周邊森林中。現今四周為雜樹林及芒草,雖然現在牛隻已大幅減少,仍可見牛啃食芒草的痕跡及牠的排遺。碉堡旁的銳葉紫珠,在夏初之際,結著滿樹艷紫色的果實,像寶石般玲瓏可愛。春夏時節,觀景台旁,不時有菝契、玉葉金花、雞屎藤、懸鉤子等輪番上演它們的花期秀,而忙碌的飛蟲鳥蝶穿梭期間,為這靜謐的地區平添些許熱鬧的氣息。
『註一』河南勇、河南營
1.河南二字指的是什麼?比較完備的說法是當清廷領有台灣(康熙23年-西元1684)之後,因為戒慎鄭成功的勢力再起,以及後來朱一貴、林爽文事件之騷動,為防止台民擁兵叛變,所以台灣的防務不用台兵,而是由大陸各省抽調軍隊,輪流防守。到了清朝中葉,兵員的主力是湘軍,「湘」是湖南的簡稱,而台灣人因「湖南」的閩南語發音近似「河南」,台語的「湖南」,念來念去遂變成「河南」了。
2.這些湘軍在民間的以訛傳訛之下,唸成「河南勇」,這就像今日稱呼大陸來台的老兵為「老芋仔」一般自然,官方文書不見記載,但民間的口語相傳倒是極為普遍。
3.而這些湖南軍隊,有的是因移防台灣,後來調回中國,然有的就客死台灣,由後人在淡水附近蓋了一間有應公廟,祭祀這些孤魂。
4.河南營遺址位雞心崙上,昔日中央有著寬闊的平地,然現因芒草叢生,並有牛群出沒,很難想像這裡曾是清兵行軍的中繼站。依據殘存的石牆腳,測得河南營遺址大致長30公尺,寬24公尺,是一個長方形的範圍。據山豬湖耆老表示,南面的石牆設有窗戶及槍孔,民國40年代仍有及肩高的規模,但後來這些石塊,都被擎天崗的駐軍,拿去充作建設碉堡的基礎材料。
『註二』淡基橫斷古道
1.大屯山系是台北盆地乃至北部地區最高峰,相傳舊台北建城時,以七星山為北城牆後方之倚靠,視為吉相風水。攤開北台灣地圖,大屯山系與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盤據北方,而基隆與淡水,正是扼守台灣北部的咽喉,自古以來一直是列強侵台的跳板。
2.台灣北部歷經西荷外權統治刺激及漢民大量來台屯墾, 1648年漢移民自大陸引進水牛,對北台灣的墾植事業助益頗大;而當時的採硫業頗盛,據當時的荷蘭文獻記載,漢人自淡水出口的粗製硫磺達10萬斤之多。
3.清領時期,北部及濱海地區已遍植茶葉,光緒年間九份金礦被發現,及至日治時期煤礦業大盛,在在道出了北部地區的豐饒。
4.淡水與基隆同時為北部通商口岸外,基隆一帶礦產尤其豐富,而「煤炭」是軍艦動力來源,向來被視為「黑金」。
5.中法戰爭後,清政府有感於海防方面的薄弱,闢建淡基橫斷古道,以鞏固國防。
6.大屯山系北面,雖然多為火山溶岩岩岸,但金山卻是沙灘,如果搶灘登陸,搶佔至高點來掩護部隊建立灘頭堡,這樣左可進侵基隆港,右可配合淡水攻擊,一方面直行陽金公路可達台北,所以平坦的擎天崗草原格外重要;它同時也是傘兵最好的降落點,試想傘兵不可能在障礙重重的森林降落,那樣會被障礙物折損受傷的。
7.今日在陽明山區,可見山上的雷達及航空導航板,至高處的碉堡、散兵坑,以及廢棄的營房,和蜿蜒的中湖戰備道,說明了這塊地方在軍事上的重要性。
『註三』
這一帶指的是擎天崗地區,擎天崗以前稱大嶺或大嶺峠,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在此駐紮的國軍為埔光部隊,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先生,將此地改名為擎天崗,「崗」是高地,擎天,就是一柱擎天之意,並立碑紀念,上寫六十一年三月埔光部隊附一之一製…該碑立於今服務站外停車場邊。
(引用資料來自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舊網站,新網站找不到這篇文章,所以老狼貼在這裡)
右側遠方就是剛才登頂成功的竹篙山,前方深綠色樹林就是古時『河南營』位置!
菁山吊橋
冷水坑遊客服務站
我們在這裡吃午餐,服務站沒啥食物,熱食只供應熱粽、碗粿、肉包,好餓啊,通通買來吃,實在是X吃,純粹充飢而已!@@
不用去國外就能欣賞到神奇的『牛奶湖』!原來這個『牛奶湖』是人為造成的!@@
在冷水坑用午餐時開始飄雨,回到擎天崗時雨勢變大了,因為雨具準備不足,只有一支折疊傘、一件半截雨衣,暫時躲進牛棚,跟牛咩咩窩在一起!@@
牛咩咩也知道要躲雨,牠們熟門熟路的通過迂迴式柵欄,陸陸續續回到牛棚,我們人牛在一起感覺很奇特,這些牛群由耕牛變成野牛,已經繁衍好幾代了,我們因雨相聚在這牛棚下,剛開始氣氛有些緊張、尷尬,不知道牠們的眼裡、心裡是怎麼看待我們這群奇怪的動物!@@
Eric全濕了,想脫掉足球衣請我幫他晾乾,這款鬼天氣,就算是快乾衣也來得及晾乾啊!@@
牛小妹的表情有點害臊!乾脆躲到牛媽媽另外一邊卡自然!
從手機上網中央氣象局得知陽明山會從下午3點下午後雷陣雨到傍晚6點,將近3個鐘頭,時間太久了,小紅帽決定冒雨攻回上磺溪停車場,距離這裡
Eric剛開始會跟小紅帽一起撐小黃傘,雨下的太大,反正都濕了,乾脆自己走!
從Eric身影來看,這二年整整大了一號!
三雙登山鞋都是最古老的義大利名牌zamberlan,Eric的是布料Gore-TAX,質料比較軟,但是防水效果真的比較差,小紅帽和老狼選由皮革、尼龍布綜合的Gore-TAX輕型登山鞋,重量約為傳統皮革登山鞋的1/2~1/3(約1.1~
有點硬,馴服期不長,耐水度還算OK,至於傳統型皮革登山鞋聽說防水性更佳,但是材質更硬,馴服期比較長,不大適合我們這些肉腳、懶人!
通過最後一段石板路,老狼有一次滑慘了,Sony Z1手機寒假在西奈半島潛水被淹死,這回Z1手機是老狼滑倒時被屁股壓毀了螢幕,慘!@@
Eric在憨丙厝地休息時洗毛巾!
通過許顏橋時的山洪景象!
終於回到上磺溪停車場!
今天的步程:上磺溪停車場~魚路古道北段~金包里大門~擎天崗-擎天崗O型步道-竹篙山~絹絲瀑布~冷水坑~擎天崗牛棚~上磺溪停車場,小紅帽和Eric走了14公里 ,老狼自己走竹篙山比她們多1公里 ,有15公里 喔,超過『水漾森林』的26公里 ,哈哈哈,過兩天再繼續加油衝七星山練腳力!^_^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